枣庄逍遥户外旅游俱乐部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近期已做线路汇总

(更新中)

查看: 4705|回复: 3

北太行——飞狐峪(+空中草原景区) 仙人峪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7-5-12 18:5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一念金石 于 2017-5-12 19:30 编辑

飞狐峪(附近有空中草原景区)
      又叫北口峪,飞狐峪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正南13公里宋家庄镇。距张家口180公里。
         凡探访塞外蔚州风光名胜者,大多会涉足古道奇峡飞狐峪。飞狐峪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和闻名遐迩的古战场。中原这兵得之则可北控大漠,塞外之兵得之则可直取中原。历史上这里无数次大军过峪,战马嘶鸣。
         飞狐峪是山岳型风景旅游景区,是历史上著名的“太行八陉”之一。“陉”为太行山中东西向横谷,著名的有军都陉、薄阳陉、飞狐陉、井陉、滏口陉、白陉、太行陉、帜关陉等,古称太行八陉,为穿越太行山脉的8条通道飞狐峪位于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的交界处,又处于太行山山脉最高峰小五台山脚下,是穿越太行山、燕山、恒山三山交汇处的一条古通道。
         飞狐峪这一带山势高达2,000米,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到2500米之间。飞狐峪地形南北走向,绵延20余公里,最宽处70米到100米,最窄处仅4米。在没有汽车、火车等机动运输工具的时代,飞狐峪一直是通往山西高原及蒙古大草原的重要孔道。明崇祯时大学士、兵部尚书杨嗣昌的《飞狐口记》,形容飞狐口的山势如”千夫拔剑,露立星攒”,山路”回首万变”,如”珠曲蚁穿”,高处”有如天门”,深处”令人旋踵转足”。清代吴蘖昌《北口峪》游记中称“疑神疑鬼,为人力当不受”。飞狐峪当地百姓说:”四十里飞狐七十二道弯,弯弯有洞天,处处含胜景”。
        飞狐峪, 风景秀丽,气候宜人。其东北方向有村曰郑家庄,民风纯朴。该景以山峰怪异、谷幽奇捡称绝。地形南北走向,神幻复杂,逶迤蜿蜒20公里,最宽处达百米,最窄处不过十几米。时而陡壁挡面,山穷水尽疑无路;时而豁然开朗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历史上这里曾是南通华北平原,北去塞外大漠之要道。山上草木繁茂,山花料漫,动物奇珍,蝶飞鸟鸣;峪内松涛阵阵凉风习习,异峰比势,鬼斧神工。处处奇观给人无限遐想,胜景背后又蕴涵着无数奇妙的故事与传说。
           飞狐峪现存主要景观有翠屏山、七姑娘峰、一柱香、一线天、箭眼、八仙洞等数十处。这里还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,当年,聂荣臻元帅、杨成武将军等率兵在此坚持抗日。特产有贡米、杏扁、油炸糕、煎饼、豆腐干等。

自驾
         北京到飞狐峪:这条自驾游线路主要方向是从北京市区向河北张家口地区前行,行走可以经过京藏高速(原八达岭高速)直行过鸡鸣驿,继续沿高速直行,行驶到59公里时路过下花园服务区由蔚县南飞狐峪出口出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5-12 19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一念金石 于 2017-5-12 19:39 编辑

太行八陉陉,音xíng,即山脉中断的地方。
太行山中多东西向横谷(陉),著名的有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等,古称太行八陉,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,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。
各陉简介
第一陉为轵关陉主要为春秋战国时期,
三晋等诸侯国连通都城洛阳的要道。轵,战国时魏城,故址在今河南省济源市东的轵城镇。轵关陉的起始在济源县西十一华里处,关当孔道,因曰轵关。轵关陉的最后一关为现侯马市南的铁铃关,形势险峻,自古为用兵之地。
第二陉是太行陉在今河南省沁阳市西北三十五华里处,陉阔三步,长四十华里。沿陉北上太行,在山西省晋城之南的太行山上,有关名曰“太行关”。又称天井关,雄定关。形势雄峻,素称天险。由此陉南下可直抵虎牢关,是逐鹿中原的要陉之一。
第三陉是白陉在山西省陵川县东约三十公里处。是太行八陉中目前保存距离最长、最完整的茶马古道。如今栈道上还留存着多处马蹄印,古道总长五公里,宽2米,由七十二拐和古栈道两部分组成。据此陉可南渡黄河攻开封,东可向大名进击,北可窥安阳、邯郸,是个可攻可退可守的军事要地。[1][url=][/url]
第四陉为滏口陉在今河北省武安县之南和磁县之间的滏山。是沟通豫北安阳和河北邯郸与晋的孔道。古人云:“由此陉东出磁、邢,可以援赵、魏。”
第五陉是井陉井陉为古关名,又称土门关。故址在今河北省井陉县的井陉山上。井陉是连通晋冀鲁的要冲,其军事地位十分重要。
第六陉是飞狐陉,也称飞狐口。该陉位于今河北省涞源县北和蔚县之南。两崖峭立,一线微通,蜿蜓百余华里。古人云:踞飞狐,扼吭拊背,进逼幽、燕,最胜之地也。
第七陉是蒲阴陉在今河北省易县西紫荆岭上。山岭有紫荆关,也称子庄关。宋时称为金陂关,元、明以来始称紫荆关。其地峰峦峭峙,仄陉内通,是达山西大同的军事要隘。
第八陉即为军都陉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之居庸山。古名军都山,军都陉有关曰居庸关,因其在居庸山中而得名。又称军都关。北齐称纳款关,唐曰蓟门关。其地层峦叠嶂,形势雄伟,悬崖夹峙,巨涧中流,奇险天开,古称要隘。此陉是古代出燕入晋北去内蒙塞外的咽喉之路。


天下九塞
泛指雁门关居庸关八达岭长城紫荆关 (野三坡景区附近),楚长城黄草梁井陉关句注塞平靖关这九个古中原长城要塞。
“天下
九塞”一词出自吕氏春秋《吕氏春秋·有始》:“何谓九塞 ? 大汾、冥厄、荆阮、方城、崤、井、令疵、句注、居庸。

天下九塞大汾
现山西
灵石南关镇。历史记载很少,据山西大学靳生禾与太原师范学院谢鸿喜两位教授研究,在介休霍州长约70公里的雀鼠谷一线,有历史上所称的“汾水关”、“阴地关”、“阳凉南关”以及历代史地文献都不曾记载的“九塞”之首的“大汾”塞,这些遗迹都在现今灵石南关镇。

天下九塞冥厄
现河南
平靖关义阳三关之一)。古称冥扼,又名恨这关、憾这关、石城山,为古代天下九塞之一。位于武胜关西,鄂豫交界处。这里地势险要,历代为中原战略要地。自春秋以来,这里战事频繁,皆为争关踞险之利。吴楚柏举之战,军事家孙武曾率吴兵经此,夺关南下,几使楚国遭灭顶之灾。相传春秋时,吴国借兵伐楚,三军经此,马不能前,遂改为“拦马墙”;三国时蜀将关羽镇守荆州,陈兵于此,恨不能过关直取中原,故更名“恨这关”。
北魏拓跋氏在关南设平靖郡,即易名“平靖关”;明清之际,因百年老杏遍布山洞与驿路两侧,又改名“杏遮关”;旋因来往行人成群结队,络绎不绝,又叫“行者关”等。南宋岳飞、李庭芝亦曾驻兵于此。将军寨在广水市东35公里孝子店北山上。县志载:北宋名将狄青南征,曾在此屯兵扎寨所建,故名。为邑中保存较好的古寨之一。寨北控武胜关,东望九里关,南邻烽火台等,素有南北咽喉之称,历为军家争夺要塞。

天下九塞荆阮
现河北
紫荆关。紫荆关汉时称上谷关,东汉名五阮关,又有蒲阴径、子庄关之称,宋、金时名金坡关,后因山上多紫荆树易名紫荆关。
历史上紫荆关曾发生的战争达140多次,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金贞祐元年(公元1213年)
成吉思汗攻居庸关不克,分兵紫荆关击败金兵,又从内夹攻居庸关得手。明正统十四年(公元1449年)土木之变后,蒙古瓦剌部攻破紫荆关进逼北京。
到了抗日战争时期,紫荆关一带也是我军抗击敌军的战场。1939年11月初,日军对我晋察 冀抗日根据地发动冬季大 “扫荡”,妄图寻歼我主力。我
晋察冀军区所属部队和一二0师特务团在紫荆关附近的黄土岭战斗中,以机动的伏击,将从北面进攻的日军总指挥阿部中将及其部下九百余人全部击毙。1941年8月15日,日军又集中十三万大军,分十三路向我晋察冀解放区进攻。在这次艰苦的反“扫荡“斗争中,可歌可泣的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,就发生在此。雄峙千古的紫荆关,是目睹中华儿女爱国主义崇高气节的见证。

天下九塞方城
现河南
楚长城。楚长城史称万城,又称方城。长期以来,楚长城只存在于文献中。结合文献和前期掌握情况,楚长城主要分布在豫南的平顶山、南阳、驻马店、信阳4个地级市的25个县(区)。2010年3月8日,河南已用考古学的方法,找到了楚长城,第一次确定了楚长城的地理位置和走向,使楚长城分布线路及区域再次清晰地展现出来。
楚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。西起湖北省竹溪县,跨汉水辗转至河南的邓州市,往北经内乡县,再向东北经鲁山县、南召县、叶县,跨过沙河直达泌阳县,总长500多公里,是中国最早的长城。楚长城并不是单一的线路,除北面南召至鲁两县间是单一线路外,东线和西线又各有内线和外线,东西两线形成四条线路。确定的楚长城墙体30.51公里,被历代破坏而消失的楚长城墙体约25.37公里、山险81.34公里,共计137.22公里。
楚长城在历史文献记载上称作“方城”。《左传》上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:公元前656年(楚成王十六年),齐国要出兵攻打楚国,军队已经到了陉这个地方,楚成王派了屈完去迎敌,到了召陵地方,屈完对齐侯说,你如果真正要想打一仗的话,楚国有方城可以作为城防,有汉水作为城池,足可以抵挡一阵子的;齐侯见楚防御工事果然坚固,只好收兵。像这样别的诸侯国家去攻打楚国,到了方城就被阻挡而回的情况,在古代文献上还有不少记载。如《左传》上记载公元前624年(楚穆王二年),晋国的处父楚攻打以救江,到了方城,遇到息公子朱,便回去了。又如公元前557年(楚康王三年),晋国的荀偃栾帅师伐楚,入侵到了方城之外,由于防御严实,没敢攻打,结果只好攻打了一下别的地方就回去了。这些情况不仅说明了楚方城在防御其他诸侯邻国侵扰上的功用,而且也说明了方城不是一般孤立城市的城垣,而是连绵不断的城防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。

天下九塞崤
崤关(
函谷关)。肴,又称崤山,古代地名,在西安、洛阳之间的黄河流域,常与附近的函谷关并称崤函,是中国古代军事战略重地,以地势险峻、关隘坚固、易守难攻著称。公元前627年(春秋时代)晋国军队曾经在在此地与秦穆公派去东征的秦军大战,秦国全军覆没,晋军坑杀秦国军队。此战至使秦国失去了向东发展的信心,转而向西,吞并了一些戎狄部族,称霸西戎。

天下九塞井
河北
井陉。井陉关,要隘名。即井陉口,又称土门关,古九塞之一。故址在今河北省井陉县北井陉山上。是太行进入华北平原的重要关隘。秦汉时为军事要地。公元前229年秦王翦伐赵、公元前204年,韩信破赵的“背水战”、公元396年拓跋魏伐后燕,均据此隘。驰名中外的韩信背水之战,著名的百团大战,井陉都是主战场。

天下九塞令疵
现河北
喜峰口。迁安古称孤竹、令支(令疵),滦河峡谷战国时称令疵塞。汉魏时称卢龙塞。
卢龙之险,峻阪萦折,故有九峥之名。《三国魏志武帝纪》建安十一年征乌桓,出卢龙塞。《晋书载记》永和十年,慕容儶治卢龙道,焚刊水石,今通方轨,刻石岭上,以纪事功。《寰宇记》卢龙道,亦谓之卢龙塞。《唐书地理志》怀戎县东南九十里有居庸塞,东连卢龙碣石,西属太行,实天下之险。《方舆纪要》后人亦谓之长堑,后魏孝昌初杜洛周反于上谷,幽州剌史常景讨之,自卢龙塞至军都关,皆置兵守险,高齐天保四年,自将伐契丹,至平安,从西赵趣长堑。隋开皇三年,幽州总管阴寿出卢龙塞,击高保宁于营州。宋宣和五年,辽萧干出卢胧塞,攻破景州。《承德府志》府治东南二百五十里有乌龙山,塞之得名,盖由此。《清高宗滦水考》卢龙塞,即今之渊家口也。

天下九塞句注
山西
雁门关。雁门山,古称勾注山。这里群峰挺拔、地势险要。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,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。雁门关之称,始自唐初。因北方突厥崛起,屡有内犯,唐驻军于雁门山,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,戍卒防守。“东西山岩峭拔,中有路,盘旋崎岖,绝顶置关,谓立西径关,亦曰雁门关。”后经五代十国、宋、辽、金、元约四百余载。元朝设千户所,关城被毁。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(1374)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。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,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,地势更为险要。明清以后,关城虽屡有重建。但随着我多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逐步形成,内长城作为“内边”的作用已经失去,所属的雁门雄关也随之荒废。
史载,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,胡服骑射,大败林胡、楼烦的入侵,建立了云中、雁门、代郡。后来,李牧奉命常驻雁门,防备匈奴。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,他廉洁奉公,“市租皆输人幕府,为士卒费”,因而深得士兵的拥护。同时,坚持慎重防 守的方针,凭长城之险,加强战备。他在雁门数年,“习射骑,谨烽火,多间谍。”使匈奴数岁无所得,而赵军则兵强马壮,愿为一战。此时,他才选用精兵良马,巧设奇阵,诱敌深入。“大破匈奴十余万骑。”其后十余年,匈奴不敢寇赵。后人称李牧为“奇才”,并在雁门关建“靖边寺”,纪念其戍边保民的战功。
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,从雁门出塞,“北击胡,悉收河南之地”(即河套地区),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,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。
汉高祖刘邦时期,匈奴曾南逾勾注,直驱晋阳(太原)。为此,公元前201年,刘邦亲率三十多万大军,抵达平城(山西大同),抗击匈奴。可惜,被匈奴用计诱入,困于平城白登山达七日之久,最后用重金财物贿赂了单于阏氏(匈奴王的妻子)才得以解脱。汉武帝继位后,面对匈奴不断猖狂的南犯,着手反击。汉朝名将卫青、霍去病、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,多次大败匈奴,立下汗马功劳。“猿臂将军”李广在做代郡、雁门、云中太守时,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,被匈奴称为“飞将军”。
唐初,年事已高的薛仁贵为代州都督,镇守雁门。据说,突厥进犯云州时,薛仁贵曾率兵出击。阵前,突厥人喝问:唐将是谁?唐兵答曰:薛仁贵。突厥人以为薛仁贵早死而不信。仁贵脱盔示面,突厥惊视失色,引兵而还。
唐末五代,契丹(辽国)崛起于北方,危及内地。后晋石敬瑭向辽国自称“儿皇帝”,割燕云十六州与契丹。从此,在山西北部,雁门山就成为了后晋和契丹的分界线,雁门关也成为了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相对峙的前沿阵地。
北宋初期,雁门关一带是宋辽(契丹人)激烈争夺的战场。著名爱国将领杨业(又称杨继业)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,为国立功。
元明时期,雁门旧关废弃,新关又起,雁门战火渐趋平息。时至清末,八国联军侵入北京,辱国求存的慈禧太后等,狼狈出走。他们过居庸、宣化,经大同,又在雁门留下了逃跑的脚印。
辛亥革命以后,雄关雁门除遭到军阀混战的破坏外,也受到了抗日烽火的洗礼 。
1937年10月18日,就在阎锡山弃关南撤以后,我八路军二二零师七一六团,挺进雁门关大同公路附近,在此伏击了日军汽车运输队,一举摧毁敌人汽车四百余辆,赢得了震惊中外的大捷。继而10月10日晚,八路军一二九师七六九团,又在雁门关下袭击了日军阳明堡飞机场,炸毁敌机二十四架。

天下九塞居庸
北京
居庸关。吕氏春秋道“天下九塞,居庸其一”。居庸关的建设则始于汉代,当时亦只是作为郡县间的关口,并未纳于长城的建筑体制内。到了北魏时代,居庸关才修筑成长城的一部分,并建设成长城上一座重要的关口。此后历代均有加筑修建,进一步成为北京西北方的军事重镇。明朝时期,为了对抗外长城以北的蒙古,守卫京师。后在九镇之外,增加了昌平镇总兵与真保镇总兵。居庸关属于昌平镇下属的三参将之一(另外两个参将是黄花城与镇边城)。而八达岭设守备,隶属于居庸关参将。
居庸关峡谷沟长谷深,自古就有“绝险”“天险”之称。居庸关发生过很多次战争,宋淳熙九年(1182),这里曾发生鲜卑人攻打居庸关的战争。在公元525~527年,杜洛周起义军将守关都督元谭赶出了居庸关。
  辽金两朝的灭亡,也同发生在居庸关的战争有关。辽代末年,金兵进攻居庸关,辽国调集重兵把守,金兵攻关时,辽兵隐蔽在悬崖下面,突然崖石崩塌,士兵被压死许多,便不战自溃。
  金国据居庸关时期,蒙古军又多次前来攻打。有一次,蒙古兵已经攻到了关城之下,守城的金兵用铁水将几道关门封死,并在关沟内布满铁蒺藜,选派精兵防守。蒙古兵见不可强攻,改变了计划,趁夜色走小路,绕过把守严密的关沟,天亮时兵到南口外的平地,突然发起进攻,金兵大败。蒙古兵就从居庸关,一直打到了
京都
  元朝末年,朱元璋北伐的大军破居庸关而入,直取元大都。到了明末,李自成率兵先打下宣府(今张家口宣化区),再入居庸,攻破北京城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5-12 19:34 | 显示全部楼层
仙人峪  http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4%BB%99%E4%BA%BA%E5%B3%AA
         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城西,由县城沿112国道向西走17公里。东距白石山38公里,西距北岳恒山140公里。景区内有二十多公里的峡谷画廊,地形如古山水画,是一条长约十华里的“两山壁立,一线中 通”的石灰岩地貌大峡谷。景区资源集高山、峡谷、悬崖、瀑布、泉水、森林、古寺等景观于一体。溪流浣浣,野花漫道,环境幽静,景色别致。涞源县自古描述此地“金身显幻,紫气腾空”,是仙人隐居修练的地方,故称仙人峪。除此之外,仙人峪也是《西游记》的外景拍摄地点。
        
峡谷深邃曲折,两岸奇峰峭壁,怪石嶙峋,谷底时宽时窄,潺潺流水时隐时现,苍松翠柏,郁郁葱葱,奇花异卉,阵阵飘香,构成了神秘幽静的峡谷环境;但又不失雄险之势。仙人峪景区有观赏岩洞、峪谷风光、瀑布美景等14个旅游资源类型,70余个景点,主要景观有仙人洞、千佛壁、五步登天、青石拦路、圣水泉、龙女石、登梯瀑布、登梯寺等。
         有人概括了仙人峪的特点:“两厢壁立沟深邃,百步曲折景象新。前看有景后望变,溪水淙淙花成群。奇峰怪石洞穴多,洞洞动听皆传说。圣泉喷涌甘甜露,花松翠柏古风拂。环境幽静鸟啼鸣,步入仙境人胜佛。”真是恰如其分,这里不愧为“清幽胜境”。
自驾
         京石高速,河北高碑店下高速,向西走112国道,经涞水,易县,清西陵,紫荆关,到涞源,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5-12 19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仙人峪由三条总长20公里的壁壑幽峪组成
         又分为仙人峪葫芦峪两个景区。
         仙人峪峪沟中套沟,溶洞众多,两岸悬崖壁立,溪流时藏时露。千佛壁,为一面十丈绝壁,上面钟乳石奇形怪状,酷似一幅大型神雕。黑龙潭,为一道十几丈深的深涧,碧水翻着浪花,跳跃二次,形成两道瀑布跌入潭内,涧深潭暗,令人悚然。此处还有仙人涧、圣水泉、高龙女石塘等景观。
          葫芦峪景区在仙人峪景区西北,有景点20余处,幽、雅、秀、奇为其特征,到此一游,大有世外桃源之感。登梯寺,占地五亩,碑林群立,古刹钟声可传闻20余里。登梯瀑布,为一高20米的瀑布,现在以木梯通行。此处宽仅3米,高达百米,山陡壁峭,古柏横生,景观雄奇秀丽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枣庄逍遥户外旅游俱乐部 ( 鲁ICP备12008202号-1 )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6010号

GMT+8, 2024-4-28 05:53 , Processed in 2.145590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